本書的結構縝密,以我的淺見,很美式,前面花了很大的頁面列舉web 2.0種種不是:
1. 匿名造成的謾罵、負面的批評亂竄。
2. 劣幣驅良幣的效應發酵在 a. 廣告業:線上廣告費用>實體廣告,造成廣告業裁員。 b. 音樂、電影等娛樂事業易受創於網路'分享'的概念而搖搖於墜。首先是唱片銷售量大減、實際通路商倒閉:ex:美國最大的實體通路商淘兒音樂城倒閉。作者對於淘兒的sales有很大的讚賞,對於實體通路倒閉導致這些近乎專業音評的逝去,作者非常的不以為然。 3. 除了劣幣趨良幣外,網路沒有身分的世界不僅危害真實的世界也影響了大家的日常生活運作,很多人得到了以下的上癮而影響她們的生活:網路上癮、色情氾濫、賭博。
由於作者之前也是dot.com(達康)熱潮的一部分,突然跳出來抨擊寫了這樣的書,因此加強了本書闡述論點的強度與可看性。不然書中的幾點例子,有明顯的age gap年齡落差。很多出生在數位世界的7年級生應該沒辦法認同他的例子,因而減弱了整本書的論點強度。導致整本書聽起來像是從過去類比世界灰燼中傳來的一聲嘆息。譬如:
1. 否定長尾理論。長尾理論建立在線上商店,不需要廣告,不需要庫存,減低經營成本。一般店面要維持那麼大庫存如淘兒是很容易被資金週轉拖垮的。
2. 擔心書的價值只剩書評式的blog剪貼。這點看起來有點擔心過度。不管blog怎麼寫,都只是觀眾(viewer)看完書之前或之後的過程,重點還是結局觀眾(viewer)看作品。(通常,喜歡的人一定會去看原作,還沒有聽過有人喜歡影評或書評到不去看原作的),只是以前只能從報紙或期刊去看評論,不管是素人或專業的觀點,現在我們有更多的管道。基本上,在過去管道那麼少的情況,只有專業的觀點可以看到,而且數量很少,但是現在我們還有素人觀點可以參考。作者曾擔心所謂的素人觀點可能是被廠商收買的觀點。事實上,所謂的專業,有時候也並非能全部排除所謂的廠商收買。重點是,不管如何,不管是在實體還是網路,上述的現象總是會被人發現的,即便是匿名的網路也無非逃脫。有一個網路的特性在於「凡走過必留下痕跡」這點相信作者也無法否認,甚至他還在後面還提到一個很可怕的後遺症(稍後在後面會提到)。
3.作者哀悼淘兒高水準售貨員的消逝,事實上目前也有網站如amazon亞馬遜導入網友po評論(comment)的功能,可以彌補作者所提出的缺失/遺憾。
4. 作者認為報系有層層把關的新聞較值得閱讀。部落客的文章或新聞經常都有誇大更有甚者,被關係利害人操作。關於這點,如果作者真的正視目前美國或台灣大型財團入主報社或新聞媒體的事實,也許就不會這麼的認為這是一個問題。廣告主或幕後大老闆影響媒體的公正性因素基本上是行之多年並且越來越明顯的國際現象。作者也許反倒應該想想:是不是閱聽者對於現在媒體的公正性與專業度的質疑大到威脅其生存並具體的轉移佔地,轉而擁抱部落客新聞?事實上今年(2008)北京奧運的賽程,台灣轉撥的賽事少的可憐,更別提非台灣參賽的賽事,這是台灣國際邊緣化的悲哀在此不提。以本人為例,想知道棒球賽其他隊伍的賽事進程,我求助於台灣非主流的新聞媒體--wiki維基百科,中文的更新還嫌不夠快時,我轉英文的wiki維基百科看。這點,我不擔心wiki維基百科騙我。只嫌訊息的傳輸不夠快。基本上,作者提到的論點,在台灣這種已經媒體嚴重扭曲或失格的環境,他的論點是大大的不成立的。今日作者擔心部落客的:被有人操縱、不夠客觀等等,事實上已經發生在台灣主流媒體了:媒體偏藍偏綠不是新聞、東森在報導老闆王家出事實高提貴手也是顯而易見的。這是人性,也並非美國就沒有發生這樣的事。
作者倒是提到了一個值得大家注意的問題:即便我們活在這個匿名的網路世界,看似沒人知道我們是誰,事實上,電腦與網站交互認證的cookie卻是一個大例外。cookie靜靜的紀錄每人的網路行動:收集你在google/yahoo的關鍵字、看過的網頁、買過的東西、下載過的檔案。事實上「你」雖然被美國時代雜誌(Time)評為2006年的年度人物(Person of the Year: You),看似掌握網路的未來,事實上「你」已經被電腦/網路摸透,cookie紀錄的「你」比「你」的朋友家人還要了解「你」自己,知道你喜歡哪個明星到去下載他的影片音樂,支持哪個球隊、用哪家手機、通話量大不大,你每天花多少時間在網路上,花多少錢.....
這麼講起來,在每個人分分秒秒享受網路帶來的便捷服務的同時,「你」其實在出賣你自己。徹底的。這點,恐怕是看完整本書後讓人驚訝與不安的事實。也是讓人無法駁斥又擔心的部分....值得大家去想想。作者在書中列舉了某個在美國發生的實例,一名婦女編號xxx在網路上的行動被曝光,他在google鍵入的一連串問句如:「男女之間會有真友誼嗎」、 「你會和好朋友上床嗎」、 「事後避孕怎麼處理」、 「你會怎麼樣面對一夜情」...等等問題。洩漏對方生活中「不能說的秘密」。雖然這個問題不曾發生在台灣,卻是值得大家想想。或許,我們再也不會」對於所謂的「免費」有那麼大的吸引力。畢竟,「出來混的,總有一天要還」,「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你說是不是?也許付費會是一個主顧皆歡的網路解答...誰說不可能呢?
書名: 你在看誰的部落格:一群打亂長尾、扼殺文化的業餘者
作者:安德魯.基恩
原文作者:Lawrence Lessig
譯者:尤傳莉
出版社:早安財經
出版日期:2008年04月03日
語言:繁體中文 ISBN:9789867458988
博客來簡介: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397400
延伸閱讀:
Person of the Year: You. Time, (Dec. 25, 1996)
http://www.time.com/time/magazine/0,9263,7601061225,00.html
- Sep 03 Wed 2008 20:07
[書評]你在看誰的部落格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